close

 


上一篇文章用了一句台語俚語“絪柴捋草、飼豬攬狗”,格友問我真有這樣的用詞?還有要我“每日一字”解說的。


 


正確的用字我不清楚,很想告訴大家標準的答案,可是不知道上哪兒查,自己也很困惑,但是確實有這句話,形容農村生活繁忙粗重的工作。發音大致上是   ㄧㄣ   ㄘㄚˊ  ㄌㄚ˙("六"台語)   ㄘㄠˋ  , ㄑㄧˇ  ㄉ一   ㄌㄚm   ㄍㄠˋ  沒有研究過台語的拼音還真難表達。 


 


以前沒有電鍋、瓦斯爐、熱水器,燒水煮飯都用“灶”燒柴生火,有的柴比較粗是一支一支的,只要劈開、截短即可直接放入“灶坑ㄎㄤ”燒火,有的則是比較細帶著葉子,或是蓬鬆的稻草、菅草,不方便放入灶內,這種的就要趁著枝葉還未乾,預先把這些枝葉折成二三十公分左右長,纏繞起來,用手捋住再用草將之束成一絪一絪的草絪,所謂的“絪草絪”,大小以容易放入灶坑為準,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因為三餐都得使用,所以要反覆不停的做著。


 


養豬沒有豬飼料,多半以餿水、野菜餵養豬隻,有的還要到“冬粉寮”擔豆水,每天還得清理豬糞、豬圈,又髒又臭,還是要忍耐,是極辛苦的工作。“攬狗”我比較不會形容,我猜那時的狗不是寵物狗,在農忙的時候自顧不暇了,還要照顧狗~瑣事一堆吧!有時也是為了押韻吧!總而言之,就是很忙碌、很辛苦的意思。


 


台語有很多有趣的俚語,無論人、事、物,形容起來都很傳神、貼切。舉個例子: “醜瓜多籽、醜人多言語”  bㄞ    ㄍㄨ ㄟ    ㄍㄠˇ   ㄐ一ˋ ,         bㄞ    ㄌㄤˊ  ㄍㄠ ˇ   g一ㄢ   g一ˋ    籽子太多的瓜,品質不良,喜歡搬弄是非、多話的人(或說得多做得少的人)也是不好的人。諸如此類,淺顯易懂,寓意深遠。以前阿嬤常常唸些可愛的童謠給我聽,可惜年代久遠,記憶模糊 ....。


 


沒有文字記載,許多台語古老的詞藻、語彙、童謠....漸漸失傳,這個問題最近幾年逐漸受到重視,似乎也曾把台語教學納入學校課程,但又好像受到阻撓和爭議。如果這些文化沒有好好保存、繼續傳承,隨著日子慢慢被遺忘,終將失傳,那真的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啊!依老賣老,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有沒有說錯,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台語達人的指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涓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