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jj3399/1383495057-648620881.jpg&width=250&height=187)
《清明上河圖》是屬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開封及汴河兩岸繁華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被譽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是以北宋時期張擇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為創作依據,數百棵樹木和建築依照原創製作。這次來臺灣展出的長卷為110公尺長、6公尺高的巨大螢幕,是原圖的30倍,需要12台電影級的投影機同時放映。
整幅長卷畫面以四分鐘為一個週期,展現北宋開封府的晝夜風景兩分鐘表現白天的開封、兩分鐘表現夜晚,其中白天出現人物691名,晚上出現377人,並參考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找專人製作音樂及配音,畫中人物、舟、車、馬都「動」了起來,讓臺灣觀眾彷彿親臨九百年前北宋首都開封府風華。
(以上摘錄自「智慧的長河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簡介)
聽說《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要來台中展出,早早訂購了幾張團體票
10/21正式登場,孰料過了一個多月卻毫無心思~
這段時間媽媽因長期腹痛陸續做了許多項目檢查、上個月婆婆跌倒受傷宜在家靜養、
加上房子老舊準備大整修,得先清理經年累月堆積下來的雜物......
似乎失去閒情逸致,眼看時間一天一天過,再不行動恐一不留神錯過展期。擇期不如撞日,今天說走就走
老爺子擔心婆婆的身體狀況,完全“無心晟”出遊,他的心境我能了解與體諒
太久沒開車,又是路癡,有勞二弟載爸媽和我前往參觀,還有一個位置,小真就來搭便車囉!
展出地點在台中烏日高鐵站旁~大台中國際會議中心,先在門口拍照留念
中午時刻,人不多,據說在上海世博看展要排隊排好幾個小時呢!
雖然上網看過一些報導和分享,但能陪同爸媽親臨現場參觀還是無比雀躍
場內可以拍照,興奮不已(不可使用閃光燈)
《清明上河圖》有三個版本,我拍了幾張仇英本和清院本的局部(但願沒有標錯,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
長528公分,高24.8公分;畫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目前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
仇英本的《清明上河圖》:↑
長987公分,高30.5公分;結構大體按張擇端本的景物順序佈局,但描繪的是明朝中期蘇州繁榮的景象;房屋建築更為規整宏大,人物超過兩千。目前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圖》:↑ 長1152.8公分,高35.6公分;加上明清時代的特殊風俗,情節更豐富,並因受到西洋畫風的影響,用色鮮麗明亮,用筆細膩嚴謹。目前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以上文字資料轉載自展覽官網)
張擇端作畫時使用的界尺引線
古人的風箏色彩鮮豔、造型可愛
動畫人物繪製過程濃縮示意圖
哇!好感動,展示放大的整幅畫作 張擇端用了十年時間完成《清明上河圖》,畫中無論人物、動物或建築、交通工具等都栩栩如生,令人讚嘆 這是靜態的,爸爸說:「怎麼不會動?」哈哈!爸爸比我還急 簡介上有12個必看點介紹,現場標示的好像超過12個
用立牌標在圖畫下方,詳細解說
也就是重點提示~預習啦
馱著木炭的驢子隊伍
長長的圖畫中出現好多次驢子,由於自己在希臘驚險的騎驢經驗,記憶猶新,所以特別留意這些驢子
轎子隊伍、汴橋柳
漕船為運貨船隻,裝設能調節角度的桅杆,以穿過橋底
最受矚目、記憶中印象深刻的虹橋
採用巨大木質建成拱形大橋,因形狀如彩虹又以紅色顏料裝飾,故命名為虹橋
大戶人家
孫羊正店、城門樓、人力市場
駱駝商隊、香料舖、說書攤
以駱駝運送中國商品至塞外,商業貿易興盛
公共水井、趙太丞家
太丞是太醫丞的簡稱,宋代的太醫可以兼職為一般民眾治療
哇~哇~哇~!智慧的長河《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太震撼了
令人嘖嘖稱奇
12台投影機同時放映下,就像在看電影,呆板的圖畫竟然活了起來
人物、動物、水波、旗幡.....,真實世界會動的東西全都動了
配上背景聲音~音樂聲、駝鈴聲、叫賣聲、小孩哭聲
嘈雜的人聲、敲打聲、鳥叫聲......
畫面生動逼真,彷彿身歷其境
走入了九百年前的北宋都城汴京(開封)
晝夜的交替,也很奇妙
爸媽看得好專心、好歡喜,頻頻讚嘆
不用說,我又忙了一陣,直到記憶卡拍爆(還好只帶一張2G的)
才安靜下來好好觀賞,星期五展出時間到晚上八點,人潮越來越多
爸媽看完好幾輪,弟弟帶他們去購買書籍、光碟,然後到車上休息,我們繼續欣賞了半小時
謝謝小真、二弟作陪 (司機先生辛苦了!)
很開心陪同爸媽一起大開眼界,共享身心靈的饗宴
可惜婆婆不能同行,不然她也會很驚喜